民彩网

您的位置: 民彩网 >> 走进卫辉 >> 卫辉概况

卫辉概况

 

       卫辉市位于黄河北部、太行东麓、卫水之滨,是牧野大战发生地、姜太公故里、中国财神文化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市、中国优秀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城市、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殷商时期为畿内牧野地,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先后为郡治(汲郡)、州治(卫州)、路治(卫辉路)、府治(卫辉府)和道治(豫北道、河北道),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辖7镇6乡共13个乡镇、342个行政村、10个街道办事处、15个居委会,总人口50万。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居新乡八县(市、区)之首。

  以苍峪山、跑马岭、灵泉峡等为代表的山水景观和以比干庙、望京楼、香泉寺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比干庙、跑马岭休闲生态园、龙卧岩分别为国家AAAA级、AAA级、AAA级旅游景区。共有比干庙、望京楼、姜太公故里、孔子击磬处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古迹114处。

 

  古代时期

 

  卫辉市,殷商时为畿内牧野地。周武王灭纣,封邶、鄘、卫三国,此地属鄘。成王平武庚叛乱后,邶、鄘并于卫,此地属卫。

  春秋时期,卫遭狄侵,戴公东渡,此地更属于晋。战国时期,属魏,始有汲邑之称。秦初属河东郡东境,后属秦河内郡。

  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始置汲县,属河内郡。十一年(公元前196),封公上不害于汲,称终侯(即汲绍侯),国名汲。东汉顺帝年间(126至144),县令崔瑗筑县城于汲城村。

  三国时期,属曹魏朝歌郡。西晋泰始二年(266),设汲郡,郡治汲城。辖汲县、朝歌、共县、获嘉。

  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迁郡治于枋头(今浚县枋城),孝文帝太和二年(488),郡治复迁汲县。东魏兴和二年(540)夏,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率户归属东魏,侨置义州于陈城(今城区城关),辖伍城郡、伍城县等7郡19县。北齐废义州存伍城郡。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废汲郡、伍城郡,置卫州,州治朝歌,改汲县为伍城县,属卫州,县治设陈城,原汲城县治废。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改伍城县为汲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卫州为汲郡,郡治卫县(今浚县卫贤),汲县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义州,州治汲县。武德四年(621)废义州,汲县改属卫州,州治卫县。贞观元年(627),州治移汲。辖汲县、卫县、共城、新乡、黎阳五县。

  五代属卫州,州治汲县。

  宋属卫州,州治除先后短时间迁共城和胙城外,其余时间均在汲县。

  金属卫州河平军,世宗大定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186至1188)州治曾迁共城,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迁胙城。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0),属卫辉路总管府,路治汲县。领录事司、辉州、淇州。辖汲县、新乡、获嘉、胙城四县。

  明、清属卫辉府,府治汲县。先后辖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11县。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废府设道,属河南省豫北道,道治汲县。民国3年豫北道改称河北道。辖汲县、武陟、安阳、汤阴、临漳、林县、内黄、武安、涉县、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沁阳、济源、原武、修武、孟县、温县、阳武24县。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汲县直属河南省。

  民国22年(1933)2月,河南省划分为11个行政督察区,汲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0年(1941)末,河南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汲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3年(1944)9月,又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直至县城解放。

  1943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汲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北部山区柳树岭村成立,属太行行署第七专员公署领导(以下简称太行专署)。

  1944年12月,汲县抗日民主政府与淇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成立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仍属太行七专署。政府机关先后驻正面、狮豹头、小店河、塔岗等村。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改为汲淇联合县民主政府。10月改属太行五专署。

  1946年6月,汲淇联合县民主政府改属太行三专署。

  1947年3月,撤销汲淇联合县,成立汲县民主政府,属太行五专署。

  1948年11月7日,县城解放,县政府机关迁驻县城。划城区和城郊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与汲县同属太行五专署。

  1949年2月,撤销卫辉市,其辖区复归汲县,汲县改属太行四专署。5月,汲县改属太行区新乡专署。8月,平原省建立,汲县属平原省新乡专署。

 

  建国以后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署。

  1983年9月1日,改属河南省新乡市。

  1988年10月,撤销汲县,建立卫辉市,属河南省直辖,由新乡市代管。

 

         行政区划

 

  卫辉(2014年)辖13个乡镇、342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49万。各乡镇分别是:唐庄镇、汲水镇、孙杏村镇、后河镇、李源屯镇、上乐村镇、太公镇、城郊乡、柳庄乡、顿坊店乡、庞寨乡、安都乡、狮豹头乡。

 

  位置

 

  卫辉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市东北部。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卫辉市位于东经113°51'至114°19',北纬35°19'至35°42'之间。

 

  地形

 

  卫辉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约43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总面积868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为258、158、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600公顷。

 

  气候

 

  卫辉市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无霜期209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

 

  水资源

 

  卫辉市有四条大中型河流和四座中小型水库。水面面积5900亩,其中市区古老的护城河、人工湖水面面积近1000亩,居豫北之首,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

 

  矿产资源

 

  卫辉市2014年已探明水泥灰岩储量5.3亿吨、煤储量2.7亿吨、白云岩储量1亿吨。

 

  综述

 

  2011年,卫辉经济GDP完成96.6亿元,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2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亿元,增长23.5%,税收比重6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19.5%。[2]

  2017年,卫辉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22亿元、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09亿元、65亿元。

 

  第一产业

 

  卫辉市是中国小麦商品粮基地和棉花基地、中原地区最大的禽蛋生产基地和林果蔬菜基地。高效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省畜牧强县(市)、省十大无公害畜产品示范基地和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市)、中国农村沼气服务站试验示范县(市)、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市)。

  卫辉市被列为中国小农水重点县,荣获中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卫红花”搭载“神八”育种实验成功。连续7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

 

  第二产业

 

  卫辉市依托“四四二二”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食品与饮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印刷与造纸”四大支柱产业和“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纺织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四大战略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家,达到92家;亿元企业新增6家,达到29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6家,其中超5000万元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家,达到3家。

  第三产业

 

  卫辉市成功签约了以产业整体转移项目、高科技项目为代表的亿元以上项目14个,签约总额达125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综合排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荣获市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县、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称号。2012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6个,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被评为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特别是,总投资50亿元的百威英博百万吨啤酒基地、北新建材新型装饰材料基地、银金达新型包装材料基地等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

 

卫辉市产业集聚区

 

  卫辉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180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总体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以食品和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产业集聚区已落户企业68家,限额以上企业21家,引进了5家世界500强企业,2家国内500强企业,14家上市公司,3个行业龙头。

 

 

 

 

 

民彩网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 卫辉市人民政府 承办:卫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373-4495121 邮编453100 地址:河南省卫辉市行政路1号

Copyright @卫辉市政府 All Right Reserved 卫辉市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9023157号

   网站标识码:4107810002